作者:陳勇 (資深理財顧問,聯繫電話:4163004768)

 

亞馬遜CEO曾問過巴菲特一個問題:“你的投資理念非常簡單,為何別人不復制你的方法?”

巴菲特回答:“因為大多數人不願意慢慢變富。”

然而,不願意慢慢變富的大多數人最終變富了嗎?事實是,沒有!

既然大多數人用自己的方法不能快速變富,那為何還不復制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呢?因為大多數人的思維模式不行,認識不到巴菲特投資理念當中的精妙之處。

許多人非常聰明,在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是佼佼者。然而,聰明跟是否有好的思維模式不是相等的。一個人很聰明可能在投資上有正確的好的思維模式,但也很可能沒有,可以肯定地說大部分聰明人沒有。事實上,一個人在所有領域都出類拔萃是極少極少的,大部分人只擅長一兩項,撐死三四項。這也是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所提到的財商話題。不得不說,這個世界上有情商的人要比有財商的人多得多,畢竟人人都有感情,大部分人都有同情心同理心也都懂得利弊得失,情商高或低,多少總還是有一些,但財商就大不一樣了,不但需要最基礎的數學,還得懂得如何把數學這種乏味的理論知識運用到投資理財的實踐中去;除了數學,經濟基礎理論與基本的金融概念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些之後,還要懂得如何靈活運用,別把書讀死了,要能夠從理論中來,到實踐中去,再從實踐中總結出理論,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形成自己的東西,用自己通俗的語言就能夠把高深的東西表達出來。這樣,你的財商才初步形成。我個人認為,真正的財商在於你的價值觀,即你如何看待金錢甚至金錢之外的東西所包含的有形無形的價值以及其對你的人生的意義。有了正確的價值觀,你的財商就會從初級階段上升到高級水平上,你對投資理財的思維模式、你的投資理念都有可能上升到高水平。

巴菲特的方法慢嗎?一點都不慢。因為巴菲特的方法,包含著創富當中最關鍵的一個東西——複利。

你可能會懷疑我的說法,巴菲特複利了嗎?他不是buy and hold嗎?如何復利呢?假如你不知道他在投資中使用了複利原理,在我告訴你之後你還無法領會到這一點,那我真的很遺憾。我希望你能夠把複利的範圍想得大一些。實在想不明白,那請認真把我的文章讀完,也許對你有所幫助。

 

 

第三講:複利原理在投資理財中的運用

複利公式,我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即P(1+R)^N(這裡P是本金,R是利率或報酬率,N代表期數——期數一般是年,也可能是季、月、甚至是周或者日)。

懂得這個公式還遠遠不夠,至少還得明白其與單利的區別以及隨著N的變化,其結果的不同。單利的公式是P(1+R)*N。

我們來計算一下P=1000, R=5%的情況下,N分別為1、10、50、100的結果分別為: 單1050:复1050、單1500:复1628.89、單3500:复11467.40、單6000:复131501.26。

看到了嗎?單利與復利在時間週期數不同的情況下,差別是如此之大。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複利的威力大於原子彈。

大家都知道美國現在是全世界最強大最富有的國家。有人說,假如1492年西班牙沒有花四萬金幣給哥倫布去尋找新大陸,而只是簡單地把那四萬金幣以年4%的複利收益率投資於某處,529年之後,那四萬金幣將變成4.09兆兆兆兆(用英文的quadrillion還不足以表示,甚至Septillion都無法表示)。在這樣數目的金錢面前,美國的30萬億美元國債根本不算錢,連一個小零頭都算不上。西班牙花在探索新大陸上的錢當時是金幣,一塊金幣的價值比現在一塊美元的價值還要高好多倍,所以,西班牙的四萬金幣要是投資到現在,全世界現有的財富都不足以代表它的價值。

我計算了這個數字,聰明的你可能會馬上意識到哪裡出錯了。怎麼可能? 1492年的時候,全世界的總財富要遠遠大於四萬金幣,怎麼過了592年之後,全世界的財富還僅僅是當初四萬金幣按年復利4%投資到現在的零頭?

假如你能夠問出這樣的問題,那真的是太好了。這正是我今天所要論述的一個重要的觀念,那就是:負複利理論。

你可能根本沒有聽說過什麼負複利理論,或者就完全被我的說法搞胡塗了。其實一點都不神秘也不復雜,舉個簡單的例子:明朝永樂年間的一個青花瓷瓶“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編紋梅瓶”在拍賣行拍得1.6866億港幣。為何這麼貴呢?因為稀缺。為什麼稀缺呢?因為不好保存保管,破掉了(損失損耗)。假如明朝永樂年間生產了10000個青花瓷瓶,每年平均損失3%的話,那麼現在還剩多少個?這個時候我們就得引進一個負複利概念來計算這個結果了,即把複利公式P(1+R)^N改成負複利公式P(1-R)^N了(R代表年損失率)。計算結果,500年時間之後,現存於世的青花瓷瓶還剩0.00243個。

這個例子就能夠說明為何現在世界上的財富總和還少於592年前四萬金幣按4%複利投資到現在的價值了,因為在人類發展的過程中,太多的財富因為戰爭等原因破壞掉了(包括探索新大陸所花掉的四萬金幣),日常生活人們消耗掉了或者損壞掉了。這樣的損失也有一個平均的比率。世界財富的平均增長率與世界財富的平均損失率之差的N次方,才是現在世界財富的總價值。增長率減去損失率之後的平均比率非常低,1%都不到,甚至可能僅0.001%,即使世界總財富在1492年的時候大大超過四萬金幣的價值,但由於比率太低,所以世界現在的總財富還不如592年前四萬金幣按4%複利投資到現在的價值。從這樣的例子中,你應該能夠明白損失率損耗率對財富的增長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說了以上一大堆東西,該言歸正傳了。下面來刨析一下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精妙之處。

投資要考慮的除了收益率,還要考慮費用與稅收。收益率很重要,但若忽略了費用與稅收,按負複利理論的原理一計算,你最終的收益是非常有限的,這就是大部分人在投資上做不過巴菲特的根源所在。

巴菲特都是購買並持有優質藍籌股,這種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一般是高於大盤指數的。按美國標普指數60年平均增長率9%來計算(不懂得選股的普通投資人其實只要持有標普指數的ETF就行),巴菲特的投資年收益率應在10%以上。這樣的收益水平許多人可能不是很滿意,覺得自己的炒股水平能夠獲得高於10%的收益水平。先不論是不是年平均都能夠高於10%,炒股者光交易手續費支出就是一大筆錢。交易手續費在投資當中要用負複利公式來計算,這樣的支出對投資結果的侵蝕是非常可怕的。許多炒股者每天交易,甚至一天多次交易,也就是說負複利公式的期數是以天(甚至以小時)來計算的,所以有相當多錢被證券交易商賺走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計算一下自己交易佣金與投資額的比率,然後按交易基數計算一下,數額有多大。巴菲特把這一筆錢省了。

巴菲特buy and hold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省錢東西在裡面,那就是延稅效果。股票投資跟在銀行里存款是不一樣的,銀行存款的利息,即使在你的存款還沒到期或還沒取出時,所產生的利息收益當年都得申報並繳稅,而股票只要不賣掉,即投資收益不實現掉,不管投資收益多少都無需在當年度申報收益並繳稅。炒股的小散們跟巴菲特的區別是,小散們因為短炒,只要有賺錢,當年就得繳稅,所繳的稅也應該按負複利來計算它對投資的影響。而巴菲特buy and hold,不管股票漲多少倍,他都不需要馬上繳稅,也就是說他給自己創造了一個延稅的機會。有關注新聞的朋友可能應該看到這幾天美國媒體在報導富人繳稅太少這個事。從2014年到2020年間,巴菲特只繳了兩三千萬的稅,與他的財富增值額極端不相符,他所繳的稅僅佔他財富增值的0.1%。我不知道美國的資本利得稅稅率是多少,假如巴菲特是短炒的話,我權且用加拿大的資本利得稅來計算一下,按資本增值額的50%來徵稅,巴菲特這樣的人的邊際稅率應該是53%無疑,那他一年得繳多少稅,應該是幾十億吧? !你是加拿大的普通民眾,如果股票投資是短炒的話,你的邊際稅率再低(不能低於15%吧?),你的資本利得稅至少得交7.5%,即你賺100塊錢至少得繳稅7.5塊(事實要繳多少稅要看你的邊際稅率,高於7.5%的可能性幾乎可以達到100%)。你想一想,假如你能夠緩交這些稅,而讓這些錢在你的投資帳戶裡作為本金繼續增長,在二三十年的時間週期裡,會多帶給你多少投資回報?

有人說,反正都是要繳稅,巴菲特的稅也避免不了。這個說法沒有錯,但沒有考慮到復利當中的N。假如巴菲特不是buy and hold,而是每年都把他的收益實現了,那麼他必須每年申報他的投資收益並且繳稅,那麼他的繳稅期數就得從1變成20或30了(即二三十年繳一次稅變成了每年繳稅。在稅率一樣的情況下——對他來說,什麼時候繳稅,邊際稅率都是最高的,大家可計算一下他多付出了多少錢,還要再算一下,他所付出的稅款不再參與投資而少賺了多少錢。其實非常簡單,大家應該都知道,你購買一份保單,二十年付款,假如你能夠在四年或五年時間就把二十年所應繳的保費都付了的話,你所付出的保費在數額上肯定小於按二十年來付,更不用提一次性付款。道理真的非常簡單,只是大家沒有意識到費用與稅收對你投資資產的侵蝕是如此的巨大。(我是理財顧問,要靠基金保險等產品的銷售才有收入,但我經常建議朋友們不要購買基金,因為管理費對你的投資收益的侵蝕。基金管理費是一種隱性的費用,每季都要收,不管你的投資是虧是賺,基金管理公司都要從你的投資賬戶中把這筆費用劃走,即使你在某一個時間段裡的投資是不虧不賺的,但你的投資餘額還是會減少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以為是虧了。所以,我覺得你的RRSP等長期投資賬戶,不要投資在基金上,而改成購買一些優質藍籌股,按dollar cost定投的方式購買就好了,不要在乎或擔心所謂的價格高點或低點,然後長期持有,不用關心股市的漲漲跌跌。二三十年後,結果肯定大不一樣。)

對於復利原理,假如有企業財務背景或者掌管銷售的較高階人士,應該很容易理解。每個企業都非常強調銷售資金的回籠速度、賬期這樣的指標,因為假如你的資金回籠速度是一個月,那麼一年資金周轉12次,假如每次周轉利潤是1%,那麼年利潤率就是12.68%;假如每次周轉的利潤率是1.5%,但每兩個月才周轉一次(一年六次),那麼全年的利潤率就降為9.34%;假如每次周轉的利潤率是2%,但周轉速度是每三個月一次(一年四次),那麼全年的利潤率就降為8.24%。所以銷售主管在談判上應該更重視資金的周轉率,而在價格上做一些讓步。在價格上讓步是看得見的利益,賬期縮短是看不見的利益,一般人會更重視看得見的利益而忽略了看不見的利益(上一講的例子有提到預付一年貨款但價格給予20%的優惠,訣竅就在這裡)。所以,知識很重要,你只要比別人懂得多那麼一點點,就有可能在勝負上邁出關鍵的決定性的一步。

閒話幾句,我曾經在國內銀行業工作的時候,跟一些關係好的企業分享我的這個觀點,老闆聽得拍案叫絕,簡簡單單幾句話,對企業的經營有重大影響。我在國內銀行業工作的時候,很受企業客戶的歡迎,所以工作業績是很好的。我曾經常懷疑,像我這樣一個情商低,不懂得如何討客戶歡心的人,為何能夠做到生意而且客戶還很忠誠地跟著我,我跳槽到哪個銀行客戶跟我到哪個銀行?後來,在一次吃飯聊天的時候,有個企業的老闆評價我:“你是我所見過的知識最淵博的銀行業務員。” 不管我的知識是不是淵博,但我知道知識是很有用的,是會給我帶來業務的。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夠多學習,提升自己,知識不但會帶來業務,還會給你的生活帶來許多好的東西。

介紹了複利原理及其正反面的運用對投資收益的影響,我相信你在投資理財活動中會把費用與稅收認真考慮進去,進而想一想“炒”到底能夠獲得的收益率是多少,費用與稅收是多少,值不值得去“炒”,包括炒股炒樓等。

我同事的一個客戶,70年生人,九十年代初大學畢業之後,父母就給他買了一個房子,然後他也不怎麼務正業地做了幾年工。由於房產價值的增長,他就不斷地從他自己房產裡把錢套出來(通過refinance),繼續買房不斷買房。三十年時間,他買了二三十個房,除了自住房越換越大之外,投資房從來不賣(一年房屋保費就得交八九萬)。現在他變成了包租公,不用工作,一年幾十萬的租金收入,住著好幾百萬的豪宅,開遊艇開飛機,全年到處遊玩(也許有人對他的生活工作狀態很不以為然,但他的財富狀態是許多人所羨慕的、是窮其一生所努力追求的)。雖然他的投資房未來將面臨巨大的稅務負擔(當然也有財務工具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僅從投資角度來看,他是對的。他跟巴菲特的buy and hold投資理念是一致的,就是避免交易費用的出現,同時延緩稅收的繳交。

反觀在房產投資中的一些人,“炒”房時只考慮差價,而忽略一切其他因素。在賣房時意識到交易費用與稅收對投資收益的影響之後,就在交易費用上拼命向地產經紀壓價或在稅收上弄虛作假。我曾經說,如果炒房,房價一年漲6%,100萬的房子,一年賺6萬,每年交易一次,投資者是沒錢賺的。為什麼呢?因為除了買進時的土地轉讓稅、律師費、評估費、甚至貸款的lender fee (B lender)等,持有房屋時的利息支出,賣出時付給地產經紀最低2.75%(現在市面上能夠找到的最便宜的價格了,一般都得3%-4%)的佣金、律師費、銀行的罰息等,然後就是稅收了,如果還有盈利的話。即使房產年增長率在10%以上,短期買賣對投資者來說利潤也是很低的,更何況背負著巨大的風險。假如房產投資是投資者作為長期投資標的的話,我認為長期投資要比炒作來得好。股票投資也一樣。

假如你看過我前一段時間寫的一篇文章《聊聊與金錢相關的話題》,裡頭有提到我在國內的時候常去拍賣行購買拍賣房,馬上倒手賣出賺取差價。再看我這篇文章時,你可能會覺得我自相矛盾了。這篇文章說的是複利原理的正反向運用,然後得出buy and hold的優勢,而自己做的卻是炒作的東西。說實在,不是矛盾,而是客觀因素所迫,是無奈之舉。 buy and hold肯定沒有錯,複利原理在投資上的運用也沒有錯。我當時炒作的客觀原因:一是價差足夠大(刨去費用與成本還有15%左右的利潤,不計算人工成本);二是資本金太有限,在沒有發達的金融工具與操作流程可以讓我利用金融槓桿的情況下,我不快速賣掉讓我的資金可以流動起來就無法賺到一年30%的利潤了(持有讓它增值的利潤率沒有這麼大)。我當時的想法是,每半年15%的利潤率,這樣的複利也是相當可觀的,按這樣操作下去,我也是很快很容易就能夠變成富翁的。

我這麼說,你若跟我抬槓,怎麼你說的都是對的,你做的也是對的,而別人炒股炒房就是錯的,我可能真的一時也答不上來,因為說的是原理,而做就得依據條件。有一句話說,存在就是合理。既然世界上那麼多人炒股,那一定是有其道理的。更何況,砍頭的生意有人做,虧本的生意沒人做。大家願意這樣選擇一定有其合理性。我並非認為我炒拍賣房是對的,而是客觀因素所迫。實際上,我如果當初有足夠的資金的話,我是不捨得把房子賣掉的,我快速變現是逼不得已的。當然能夠快速變現的另一個因素也在於利潤率還不錯。我所分享給大家的東西都僅代表個人觀點,不見得正確,至於大家有不同的觀點,只要是符合你自身的情況條件、對你是好的、對你的財富增值是正面的有益的就是最大的真理,所有的原理、公理、定理都可以忽略,當然我的觀點更可以忽略。

此文僅為信息參考,非任何形式的理財及保險意見或建議。若您有理財或保險方面的問題,請諮詢專業合格的保險顧問或者直接與本人聯繫,我將會根據您的財務狀況給出建議供您參考。本人電話:416300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