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勇 (資深理財顧問,聯繫電話:4163004768)

鄧小平說: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認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因為科技源於人才,沒有人才,一切都是空談。

前不久,中國一年一度的高考開始之前,有臉書上的朋友聊高考與教育問題。我回想起我大學畢業的九十年代,那時中國大學畢業生還不多。我畢業當年單位裡150多號員工,大學本科畢業的僅三人,我是其中之一。然而,我被分配到中國銀行業最基層的機構分理處當出納(點錢)一年多時間。看了朋友的隨筆文章,我很感慨,因此在底下評論道:“看到中國有許多研究生畢業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而不得不去送外賣,我非常的痛心。中國對人才如此的浪費,還談何中國崛起?還談何中國夢?中國的問題不僅僅在於教育,根源在於體制。反觀美加,企業對大學年輕學生的追逐,不是從TA們畢業開始,而是從TA們上大學時就開始了。許多學生,大學一年級暑假就能夠拿到美國企業開出的月薪1萬美元的薪水(而且還提供飛機來往美加等福利,這樣的薪水甚至比這些學生的父母現在的工資還要高得多)。在學生畢業之前的半年甚至一年,許多企業就開出比實習工資高30-50%(甚至double)的offer搶大學畢業生。我覺得,其它什麼東西都不要看,光看美國企業對人才如此的重視,就應該明白美國的科技為何如此發達。中國這樣對待人才,要趕上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別拿GDP來說事,中國的GDP即使哪一天超過美國,也不代表中國比美國強。

在這個創富系列文章的第一講的評論裡,有讀者跟我探討商業創造價值創造財富而不是金融工具,我肯定了讀者朋友的意見,同時我依然堅持金融工具或金融方法在創造財富中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我試著把人力資源與金融工具融彙在一起來聊一聊其在創造財富中的作用。

這個主題越聊越深。這一篇以及後續的文章適合企業主或有意開辦企業的朋友。

 

第五講:如何利用僱傭加速財富創造?

前面說了資金與時間都可以成為槓桿,我現在告訴大家,人才是最重要的創造財富的槓桿。沒有人才,科技創新是空談;沒有人才,一切生產活動都無法開展;沒有人才,即使有資金與時間,槓桿都沒有人去撬。

資金與時間的槓桿,個人就有辦法使用,也就是槓桿所依賴的支點比較容易獲得,包括購房、基金投資或是在股市匯市上進行期權交易。要利用人才槓桿,就得有實體作為支點,主要是企業,即你必須有一家企業,不管你的企業從事什麼業務,包括研發、生產、銷售、運輸、諮詢等,人才可以讓你的企業手臂伸得更長、業務做得更廣,即你的槓桿的力臂就越長,你就越省力。你所支出的工資福利就是槓桿的作用力,但你所撬起來的業務量或利潤以及其所延伸出來的許多無形的利益都是你的收益,比如大科技公司蘋果、特斯拉、谷歌、微軟等。

下面我舉一個身邊的例子來說明。

我進入理財顧問行業的第一個公司名稱叫做Freedom55Financial(55歲財富自由公司)。雖然我一直從事金融業,但在進入理財行業之前,我對此一行業相當陌生幾乎一無所知(雖然我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從事金融業,但以前所從事的業務主要是銀行業務和金融分析等內容,並未涉及個人財務規劃與保險方面的東西)。有朋友說華人的保險理財代理公司都是要求有興趣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潛在從業者)自己參加培訓考試(可以自學,也可以選擇培訓機構參加培訓),在獲得牌照之後選擇一家代理公司挂靠牌照就可以從事這一職業找客戶賣產品做生意了。我所參加的公司居然提供免費的培訓,在培訓期間還有工資和福利(就跟正式被雇傭是一樣的)。考完證辦理了牌照挂靠之後到獲得第一筆生意之前都還有工資。我曾經懷疑,公司這樣做,不是很虧嗎?假如有人考牌照fail了(這種情況並不少見,一批人參加培訓與考試,fail掉的起碼有兩三個人),或者在開始生意之後發現這個工作難度太大了而選擇放棄,公司不是虧大了嗎?不僅僅如此,公司不但提供給新人參加培訓的工資與福利之外,甚至還提供獎金給推薦人,公司現有agent推荐一個新人參加培訓,考證成功之後,推薦人可獲$500元推薦獎勵。假如同年推薦的新人考證之後都能夠survive一年時間,推薦人可得10000元獎勵(本人獲得過這個獎勵)。

我一直琢磨這個事,慢慢地我發現,公司這樣做一點都不虧。保險公司最擅長的就是精算,精算本質上來說就是概率理論,從大數據上來獲得對盈虧的判斷。公司招一百個人,可能在考證上有10個人過不了關,fail掉了,公司無非賠10個人一個月工資而已(當時是$2000元)。考證通過的人假如有80%無法從事這一工作而選擇離開,但有一點基本上是肯定的,這些人起碼會給自己或/和家人購買保險,而且還很有可能推銷一定的保險等理財產品給TA們的朋友,更何況,那10-20%生存下來的人會持續不斷地給公司帶來業務與利潤,所以,保險公司算下來,這種招人的買賣是划算的,即使在公司裡專門養幾個負責培訓的員工對公司的整體業務還是利大於弊的(如果養著培訓師而不努力招人,培訓師沒事幹,就白養了,對公司來說更虧)。公司在培訓期間給出了工資福利,當然也是有條件的,即考證通過之後至少要在這家公司掛牌一年時間不得跳槽到其他理財代理公司,這個規定蠻合理的。公司非常清楚,一個新入行者,第一年都會非常努力地做業務,如果能夠生存一年,一般不太會願意跳槽,因為跳槽帶不走業務,必須把業務留在這家公司,所以對公司來說不但不虧,甚至利益太大了。

在後來的業務中,我發現有許多家代理公司拼命地挖我,給我開出很好的條件。因為挖到一個業務能力強的理財顧問會持續給公司帶來業務,比費心費力去培訓去淘汰效率要高得多。這跟科技公司招那些成熟的科技人才道理是一樣的,還是藉招收人才來拓展槓桿的力臂,用薪水報酬福利等東西作為槓桿的作用力來獲得更快的科技創新或業務增長等利益。

這是金融服務類企業對顧問型銷售型人力資源的重視以及投入的例子。對於公司來說,人力資源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即招到的人才並懂得使用人才。

人們常說,財富是商業創造的。實際上,財富是人創造的,只是通過商業形式表現出來而已。地主為什麼富?因為有許多佃農替TA們工作。資本家為何富?因為有許多工人替TA們工作。用馬克思的話來說,就是地主或資本家剝削了佃農或工人的剩餘價值。用現代經濟理論來說,就是投資者的利潤。現在人人都可以成為資本家,無非大小不同而已。你在證券市場上購買蘋果、谷歌、亞馬遜、特斯拉等公司的股票,公司賺錢了給你分紅,同時你可能獲得股價上漲的收益,這就是剩餘價值或者利潤,即財富通過僱傭然後研發、生產、銷售或服務等商業形式轉化為更多的財富,所以財富創造不僅僅是商業的功勞,資金與金融工俱全參與了。你擁有資金,你的資金參與了企業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等活動,你就是資本家了,你獲得資本增值,但不一定要參與企業的生產與經營。我一直認為資金以及金融工具、創富方法都參與了財富創造活動,都加速了財富創造的進程。

大家都非常反感傳銷,即Multi-level Marketing (MLM)。我用這個來舉例可能不是太恰當,但我們就事論事地來評價這個銷售模式,不得不說,它是一個創造性的發明,只是在實踐中被用壞了,或者說被人們的貪婪給破壞了。

為什麼說它是一個創造性的發明呢?因為這是一個利用槓桿原理的僱傭模式再加上幾何級數增長的數學模型的銷售形態,其加大了槓桿的倍數,在銷售形態上嵌入了複利增長的原理,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勞動力(把消費者、客戶甚至非消費者都變成了銷售員參與進公司產品的銷售),擴展了市場規模,但支出卻非常有限。

這個銷售模式這麼好,但卻無法得到大規模的推廣,原因在於其產品一般都宣傳過度而帶有相當程度的欺騙性。欺騙的共同特點是:你有可能在某一個地點、某一個時間騙過某一部分人,但你絕對不可能在所有地點、所有時間騙過所有人。所以,帶有欺騙性的過度宣傳終究是不行的,這也是一種傳銷興盛幾年就走向沒落的原因所在。另外,客戶(或者銷售隊伍)在某個特定的區域擴展到一定的程度之後,下線就無利可圖而最終導致全線崩盤。這個銷售模式(薪酬機制)基本上都是先入者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機會獲得高額收入而後來者連湯都沒得喝,所以它的弱點也是非常明顯的。我把這個僱傭模式拿出來談,並非對這種模式的支持,只是純理論探討,主要是想說明僱傭、人力資源(人才)對財富創造的重要性。

我這裡所舉的例子主要是人力資源在銷售上的重要性,實際上,人力資源在科研、設計、創作等領域所發揮的作用更大,所能夠創造出的財富更多,比如跨時代產品的發明等。所以,財富創造,僱請高水平的人才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這個錢要捨得花,要知道人才是你撬動財富槓桿的力臂。人才越多,你的財富創造的力臂越長,你越省力。

在網絡信息時代,僱傭的形式也在變化,主要是擴展出更多的形式,最典型的就是Uber、滴滴、美團等。這些企業完全是靠這種新型僱傭形式來經營的,沒有這種僱傭形式,可以說這種企業根本不可能存在。這類僱傭的成本是極低的,不管是司機還是外賣小哥,收入都是極低的,扣除交通工具的耗用以及能源的支出,所獲更低,而且沒有任何福利。創業者們是否能夠思考一下把這種僱傭模式運用在其他部門,包括研發、諮詢、銷售、服務等行業?

在聊了僱傭之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反過來想一想我們自己?我們是被雇、自僱還是僱傭者(即企業主)?

我有一個朋友從事IT工作,是軟件工程師。一般情況下,華人英文水平都不太好,但他是個例外,他的英文特別流利。有一段時間,他做IT contractor工作,也註冊了有限責任公司。我就建議他去招更多的IT人士來替自己工作,許多IT人士因為語言障礙找不到更好的工作,空有一番本事而無法發揮。他剛好可以去承接此類外包的合同,拿到合同招人來做(合同價格與他所付出的工資起碼有50%的差額,即毛利),這樣他的角色就有可能從技術人員轉變為管理者、技術指導者等,同時,這樣也能夠為他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假如這種模式成立的話,他的公司有可能發展為IT工作的人力資源中介甚至IT諮詢類的公司。只可惜他不是一個risk taker,擔心其中的風險而選擇打工者角色。後來,他不但放棄了IT contractor工作而選擇一份被雇的所謂“穩定”的工作。

我們華人,有太多的人心心念念想的都是如何找一份好工作,拼盡全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以圖把自己賣個好價錢(高的工資),在工作中不斷地想辦法獲得提升,以圖工資獲得提高。不但對自己如此,對下一代也是如此。大多數華人父母在頭腦裡根深蒂固只希望孩子學個好專業,以圖孩子今後賣個好價錢。許多華人頭腦裡從來沒有想過做生意更不會想著讓孩子去做生意,總認為去做生意的人都是因為沒本事找到一份好工作。我身邊有太多的人看不起做生意的,特別看不起像我這樣的自僱人士,即使我的收入比TA們高很多,甚至以倍數來計,但TA們依然持有一個觀點:做生意的人收入太不穩定了。 TA們永遠認為所謂的穩定就是最好的,而不認為承擔不穩定的風險但可以獲得更高收入(上不封頂)的機會是個好的選擇。在我的頭腦裡,我從來不這樣想,我不怕不穩定,我不怕承擔風險,我從來都是想著做生意僱傭別人為自己賺錢,雖然我為了生計,在沒有資本的情況下不得不去打工賺錢,但我一有機會就投入生意,在我僱傭不了別人的時候先僱傭自己(自僱),以圖逐步過度到僱傭別人。我現在傳遞給我孩子的信息也都是鼓勵她們未來創業而不是打工(當然她們的起點要比我高許多,起碼我有機會給她們提供一定量的資本金,在做生意上有機會指導她們),這就是所謂的企業家精神,父母應該培養孩子這樣的精神,起碼不應該阻止孩子創業的想法。我希望有更多的華人朋友加入創業而不是打工。

創業與僱傭,撬動人力資源槓桿為自己創造財富才是更高級別的財富創造方法。

此文僅為信息參考,非任何形式的理財及保險意見或建議。若您有理財或保險方面的問題,請諮詢專業合格的保險顧問或者直接與本人聯繫,我將會根據您的財務狀況給出建議供您參考。本人電話:416300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