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勇(資深保險顧問,聯繫電話:416-3004768)
我從事保險理財業務超過13年時間了。在業務過程中接觸到許許多多的客戶朋友,其中有一小部分朋友不怎麼願意接受人壽保險這個概念因而不想購買保險甚至反感保險,問其原因,有的說不需要,有的說不如做投資,有的人不信它,有的人忌諱它,反正總能說出不買的原因和理由。不過,不得不說,這些五花八門的不買保險的原因或理由基本上都是有問題的。其實,要不要買保險還是有一些判斷標準的。我們只要來問一下自己下面幾個問題就基本上知道到底需不需要保險了。在中文字面上,“需不需要”是分不出主客觀的差別的,我們如果能夠用英文來表述“需不需要”,就能夠分清到底我們“需不需要”。 “you want it”與”you need it”用中文翻譯都是“你需要”,但英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意思。 “you need it”是你客觀上需要,“you want it”是你主觀上需要。用在否定句上一樣,你可能會把你主觀上的不想要誤認為你客觀上不需要,這樣就有可能在你的家庭理財規劃上做出根本性的錯誤的判斷。
(下面我們來一項一項檢討我們是不是需要購買人壽保險的客觀指標,或者說因素吧。)
一、 你有負債嗎?
現代社會,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人是不負債的或者說從來不負債以後也永遠都不想負債或者不可能負債。買房子需要負債、買車子需要負債、大宗購買行為需要負債、信用卡餘額也是負債、使用或者不使用授信額度(Line of Credit)也是負債、學生貸款也是負債、投資貸款也是負債、稅務局的欠稅也是負債、甚至人死後的資產增值稅也是負債等等,任何你應付而未付的款項都應該記在你個人資產負債表的債務欄上。這麼多種的負債方式或者負債的可能性,你難道都沒有?如果說有的負債可能隨著人的生命的結束就不了了之了,但有的負債還是會涉及到自己的資產甚至影響到家人的生活,特別是有抵押的負債,如房產按揭或是債務重組,或者以房產為抵押的授信額度以及汽車貸款或是融資租賃等。
假如有保險,一旦有任何的意外發生,至少不至於在經濟上出現較大的危機,這樣有助於危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不使之漫延和擴大。假如沒有保險,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出現意外,很可能按揭就無法償還了,銀行就要來收房了,家庭成員可能就無家可歸了,然後家庭的悲劇就有可能繼續擴大,這也正是成語“禍不單行”的真正意義所在;而如果有了保險的存在,風險的防範機制就能夠阻止風險的進一步擴展。
有人也許會說,我的房子是全款買的(這裡先不討論全款買房的優與劣、對與錯);也有人會說,我的房子按揭全還完了;還有人說,我現在什麼債務都沒有,我有的是錢和財產。不過,這還不足以支持你拒絕保險,負債僅僅是你需要保險的一個原因而已,實際上光有資產沒有負債的人更重視保險。
二、 你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者嗎?
如果你是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者,假如有任何的不幸意外發生在你身上,你想過你的家庭將會是個什麼狀況嗎?很明顯,房子的按揭馬上還不上了,家庭的日常開支很快就支撐不下去了。銀行不會憐憫人間的任何不幸,畢竟人家是為了利潤而生存的商業機構而不是非盈利的慈善機構,我們不能去指責銀行沒有人性與同情心,盡幹落雨收傘這樣的事。銀行一見斷供馬上收房拍賣,家人馬上無家可歸。為了生存,配偶子女可能得去尋求政府或是其他經濟來源的資助,有可能落入非常悲慘的境地。這是有愛心有責任的人所不願意看到的。一般情況下,男人大多比較能精線條一些,只顧賺錢不太能夠考慮到像保險這樣家庭財務安全的東西。所以,在保險這個問題上,妻子應更加積極地為家庭多考慮一點,考慮丈夫的保險實際上也是替整個家庭、子女與自己著想。當然這還僅僅是非常小概率的人壽保險的範疇。
想想,如果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生病了或是受傷了,不能工作了,意味著什麼呢?斷了收入來源,也就是說沒錢了,銀行也要收房,生活也無著落,還得治病還得有人照顧等等,怎麼辦呢?靠社區靠政府能夠解決問題嗎?明顯地,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如果說意外身故是小概率事件,那生病或受傷可不是那麼不容易發生的事。有許多人寧願每年花幾千在其他並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上甚至去隨便亂花但就是不願意花一點點錢買一份保險。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華人社區總能看到有不幸事件發生後求助於社區的新聞。
你可能會說你不是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你根本就不需要保險。且慢,看看下面。
三、 你對家庭負有重要的責任嗎?
我相信有許多家庭只有一個人在工作,另一個並不工作而在家裡照顧家庭和小孩。我們有個觀念上的誤解,總認為沒有賺取收入就不是工作,實際上,照顧家庭和小孩是比任何工作都更加責任重大更加重要的工作。想想,如果沒有人照顧家庭子女,賺取工作收入的一方就得花更多的金錢去尋求照顧家庭和孩子的替代方案, 更何況,這種替代方案還不見得能夠達到期望的效果。我認為不管是否工作,每個家庭成員在家庭里基本上都起著一種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homemaker也是需要保險的。
四、 你有小孩嗎?
在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無法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而在有家庭和小孩的時候,都會突然間發現自己肩上的擔子一下子重了好多。我相信很多人有這種感覺。
如果你有了小孩,你能夠想像得到假如任何的不幸意外發生在自己身上,自己的孩子首當其沖地捲入了危機之中。孩子的成長和教育,資金來源於何處?自己孩子的將來是否就隨著偶然的意外事件而發生人生的轉變?雖然父或母的不幸早逝對孩子心理的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有物質基礎使得孩子通過學習成長的改變,對孩子未來還是會帶來正面的影響。關心孩子的成長和未來,不管在出現任何家庭風險和危機的影響下都能應對自如,是有責任心和愛心的表現。保險就是一種最好的載體。
曾經在哈佛大學的一個畢業典禮上,一個韓國學生髮表講話,講話中他特別提到感謝他的父親,但人們都奇怪他的父親在他才七歲的時候就不幸離世,他的一切成就都是他母親的功勞,為何他感謝父親勝過母親。後來,記者了解到他父親早年為自己購買了一份大額保單,受益人為他與母親,使他在生命中最艱難的時光有了經濟和生活的保障,以致他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並逐漸走出喪父的陰霾,達到了成功的彼岸。
五、 你有父母嗎?
人到中年,我常感慨肩上的擔子越來越重,上有老下有小,讓我們一天都輕鬆不了。沒有半夜聽到越洋電話響就是一種幸福。在業務過程中,常聽到看到各種各樣因國內父母生病等情況給他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困難和問題,比如,不得不放下在加拿大的工作、家庭和孩子,急匆匆地趕回國去看望或幫助護理父母。想想,其實這還是小事,只要我們健在,困難好像總還是能夠克服的。
問題是,如果我們自己遇到什麼意外不幸早逝,而父母又年邁多病,那老人家得多可憐啊? !所以,保險不單單保債務、家庭和小孩,對於中國人來說,保險還是一個對父母親孝心和責任心的體現。
六、 你有資產嗎?
在加拿大,理財的核心是稅。假如你有資產,就有可能涉及到資產增值的問題。資產的增值不管在增值過程中還是在人的生命的終點,都將涉及到稅務的問題。
在加拿大,只有保險賠償金和自住房產的增值部分是免稅的,其他任何資產都將涉及到資產增值的稅收。在人的生命的最後階段,你考慮過你名下的資產增值部分將可能給家人帶來經濟負擔或是現金流壓力嗎?可能有人會說,我有那麼多資產,我還怕交稅嗎?表面上看,這種說法似乎合情合理,但是問題在於你名下的資產是以哪種方式存在的,如果是現金類證券類資產相對還比較容易變現,對於交稅不存在太多問題。然而,假如你名下的資產是不動產類或是經營類資產,並不見得容易變現,在短時間內不能變現,但稅款的繳交可不能因為資產不容易變現而拖欠。如果被迫在短時間內變現或是被稅務局委託拍賣,對資產的損害是非常巨大的。所以,要理清自己手頭的資產,提前對資產的最後稅務問題做出規劃。
有資產的不但要對最終的稅務問題做出規劃,還必須對資產如何免稅傳承做出規劃。假如有巨額資產,明白最終有可能被徵收巨額稅款,那麼就必須提前對資產的傳承做出安排。如把現有的一部分資產通過保單的投資分紅和復利增長,達到避稅的目的。不但提前做好資產傳承的安排,也實現了免稅的目的。
所以,你如果有資產,你就應該要有保險,一方面達到資產的免稅傳承,另一方面達到應付資產增值所可能涉及的稅收。
七、 你希望你的人生的最後階段有尊嚴嗎?
可能有人會說,人都死了還談什麼尊嚴不尊嚴,只要活著時候有尊嚴就行。在這種思維的影響下,有的人在活著的時候吃喝玩樂大手花錢以顯示自己的成功或者瀟灑,但千金散盡在死的時候連喪葬費都付不起而不得不求助於社區等機構,這種情況也時有耳聞。在傳統的中國人的思維里,重死不重生是比較嚴重的。有的人活著的時候過得不咋樣,但死卻必須死得風風光光。實際上,不管是重生不重死還是重死不重生的思想都是有失偏頗的。人的尊嚴不但體現在生上面也體現在死上面。
人生的最後階段有尊嚴,首先是必須不讓自己的後事在金錢上拖累家人,不給家人帶來經濟負擔。其次是自己的後事不求助於社區或是其他組織,不要讓自己的死成為社區組織募捐的新聞。最後,更不應該讓自己的後事落到家人和社區都無法解決的地步,而把這樣的問題踢給社會。所以最起碼的一份能夠覆蓋人生最終費用的保險是必須要有的。
(本文只作為信息參考,並不構成任何具體保險理財建議,亦不明示或暗示買賣任何具體保險理財產品。進行任何理財活動,請事先諮詢專業合格的理財顧問,或與本人聯繫單獨面談,本人聯繫電話:416-3004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