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勇 (資深理財顧問,聯絡電話:4163004768 )
從事個人與家庭財務規劃工作多年來,每當與客戶面對面坐下來聊理財話題時,我常常能夠聽到客戶說沒錢理財。 在我問了幾個問題了解了客戶的基本財務狀況之後,我往往非常的感慨:你們真是坐在金山上叫窮啊!
為什麼我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呢? 因為我發現這些大叫沒錢理財的人,TA們「窮」的原因就在於不懂得利用債務或對債務有著非常不正確的觀念。 要解開這些人的理財困局,關鍵在於重構TA的債務觀。
對許多人來說,債務不是好東西。 在詞性上,債務是個中性詞,不存在褒與貶的含義,但許多人是把它當作壞的或是負面的東西來看待。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因為債務帶給人負擔和壓力,不但要償還本金,還要支付利息,一旦無法還本付息,有可能帶來個人或是家庭的財務破產等惡果。 華人對債務的厭惡與痛恨更多的是來自書本上過去地主放高利貸所描述的惡果,這種帶有政治性的宣傳與洗腦讓人們對債務有一種天生的厭惡與抵觸感,以致無法理性認真 地去認識看待債務對家庭財務對企業營運對財務累積的正面的正面的東西。
身為現代人類,我們應該以更全面、更積極、更客觀的態度來認識與看待債務。 實際上,債務只是資產負債表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我們用這種科學的視角來看債務,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取其利防其弊。
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形成之初,有一個很古老的故事:說一個美國老太在去見上帝之前說,我終於還清了房貸了。 而一個中國的老太在去見馬克思之前說,我終於存夠錢給孫子買了一個房子。
這個故事說的是美國老太利用貸款買房,享受了一輩子房子帶給她的生活品質,為房貸還本付息奮鬥了一生,最終子孫後代獲得了她留下的房產。 而中國老太沒有利用債務,不斷存錢存錢,存了一輩子,生活沒有品質地奮鬥了一生,最後給孫子買了房子。 美國老太的享受與中國老太的苦逼,差別就在於是否利用了債務。 這是在房地產市場萌芽之初改變人們觀念和思維的洗腦之作,不過這種洗腦是正面的,是對提高民眾的生活水平有利的洗腦。 這也是本篇文章所要強調或指糾正的許多人對債務的片面的理解與消極的態度。
除了生活品質改善之外,美國老太假如年輕時貸款買了房,四五十年之後,房子的價值增長個十倍左右應該不成問題。 而中國老太不貸款,到了揮別世界之前,花了十倍以上的價錢為孫子買了房子。 貸款對累積財富的巨大作用在這樣的例子裡大家還看不明白?
可以說,債務的正面意義很多。 除了上面利用貸款買房的例子(現在大家基本上人人都採用都接受,不過,許多人在錯誤地拼命加速還貸),實際上,大家沒有看到債務對提高自有資金收益率的槓桿作用 。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做一項投資(包括購屋),投入一百萬自有資金,每年回報率是5%的話,那你的收益就是5萬。 如果你換個方式,你投入自有資金20萬,向銀行貸款80萬,也是年回報5%,你的收益還是5萬,但你的毛回報率卻升到了25%,是使用自有 資金投資的5倍,這樣你在財富創造上就比別人有了更高的進展。 很快,你就有可能殺出重圍,成為芸芸眾生當中的富人了。 而不貸款或越快速地還貸款的人,財富成長速度是不斷地減慢。
說到這裡,可能一些消極分子馬上就會反駁說,你只說好處,都不說有人借債炒房在房價下跌時還不了而自殺,也不提債務壓垮了家庭而產生的種種悲劇。
既然我想全面客觀地聊債務,不可能不說到債務的負面因素。 不過,有一點,我們聊風險可以,但不能籠統地聊,我們要分清事情的性質與風險個案的特殊情況,而不能混為一談,眉毛鬍子一把抓。
實際上,債務風險並不可怕,關鍵在於如何控制它。 很多人一聽到風險就覺得天要踏下來了,這是不對的。 正因為這種不正確的思維,以致不敢貸款不敢負債而錯失了許多利用債務創造財富的機會。
債務的風險控制,有兩個核心要素,那就是負債比率與現金流。
先來解釋一下負債比率。 非常簡單,負債比率就是總負債與總資產的比率,也就是你的負債總額除以你的資產總額所得出的比率。 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手上有一百萬錢,又貸款一百萬,買了一個兩百萬的房子,那麼你的負債率就是50%,也就是你貸款一百萬除以你所購買 的房子的價值。 千萬別搞錯了,負債比率不是負債除以你的淨值的比率,而是你的總資產的比率。
了解了負債比率,我們就可以使用這個負債比率來對你的債務進行一個相對值的控制了,即你的負債比率不得超過某個比率。 一般來說,負債比率50%是相當安全的;65%的負債比率也是不會有太大的風險;75%的負債比率是個警戒標準,最好不要超過這個水平,超過這個水平有可能形成風險 。 當然,這些負債比率只是普通的債務控制標準,對各個個體可能又會有所不同,各自使用多少負債率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 這個所謂的各自不同情況就是各自不同的現金流。
債務風險控制的第二個核心要素是現金流,即還本付息的來源,包括工作或是生意的收入、或者投資收入、或者債務收入(借新的債務比如LOC等,可別小看這個 現金流來源哦)。 假如你有穩定的收入作為還本付息的支撐,即每個月的還本付息是沒有問題的,那你根本無需擔心債務,這種情況債務帶給你的財富創造功能基本上是正面 的。 如果你所從事的工作收入不穩定、投資收入也不穩定有時甚至還要虧損、也沒有更多的融資機會獲得應急資金,那你的負債就有可能會出現還本付息的問題,這種 情況下,你的負債比率就要盡量降低一些,量力而為地進行負債。 所以負債比率的多少要取決於現金流來源的穩定性,兩者關係密切。 現金流比較穩定,負債比率高一點是可以接受的,而現金流不穩定,負債比率就必須降低。 這也是銀行審貸時為何要你提供收入資訊的原因之所在,你可要對自己的情況有個正確的評估,可千萬不要為了貸到款而去做假的收入材料。
以上兩個要素是債務風險管控的核心要素。 除了這兩個核心要素之外,我們還必須非常重視債務的投向或說債務的使用,也就是藉錢用來做什麼。
在債務投向上,我們要進行非常謹慎的思考,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風險管控步驟。 債務投向好的投資品或是金融工具上會產生正向的更大的力量,對財富創造是有利的,而若債務投向於消費、吃喝玩樂甚至賭博上, 那是有相當大可能出問題的 。 在這兩種投向之外,還有一種投向是高風險的投資品上,如炒股、炒匯、炒期貨炒期權、炒樓花等高風險投資項目上,這種投向也是需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的 。
一般來說,本人對於債務投向於房地產(包括居住地產或是有現金流cover 債務利息的商業地產上)或是有穩定收益的分紅保險上是持支持態度的,可以說,投資於這兩類 東西可以說風險是相當小的(分紅保險幾乎是零風險的)。 這種投向的債務可以定義為好債務。
對於借錢賭博或消費或是吃喝玩樂的這種敗家子的方式,是一定要反對的。 對於年輕人的那種無節制的消費或炫耀式的消費一定要反對。 此種債務是壞債務。
對於那種借債進行高風險專案投資的朋友,我的建議是你一定要很懂得投資品的風險之所在,而不是一點不懂的門外漢被人忽悠著去做或是看著別人做發財而眼紅 也跟風去做的。 我知道炒股炒匯炒期貨選擇權等基本上都有用到槓桿,槓桿是個好東西,可以撬起重物也可以打破自己的腦殼,所以一定要謹慎使用。 對於此債務的投向,本人認為看著辦,不支持不反對。 懂行並且有風險承受能力的人就可以做,而不懂行或是沒有風險承受能力的人最好別碰。 當然,這種投向的債務風險控制更需要謹慎,懂行的有能力的人也只能小規模地做,而不能以賭徒心態大量貸款投向高風險項目。
聊了債務及風險控制,我接著跟大家聊聊債務在家庭財務規劃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家先來看一個例子。
A先生,IT contractor,年薪18萬,太太無業。 他們家在2003年因需要居住23萬買了一個單車庫獨立屋,現在房屋價值100萬左右,貸款差不多快要還完了,不過A先生沒有任何個人保險,除了為了省稅而購買了一些RRSP之外 ,小孩的RESP也沒買,更別提有其他的投資了。 A最關心的就是房屋抵押債務,其一切理財行為就是還按揭(加速還房貸)。 25年攤還的房貸額度從開始就不到20萬,每月還本付息是很低的,根本可以忽略不計,但還是成為A的心病。 A的理由是家裡只有他賺錢,萬一他有任何三長兩短,家就破了,所以他必須不斷地把債務解決掉。
分析A的例子,我們非常容易發現他的問題之所在,即他非常不正確的債務觀念以及一根筋思維。 要解決他的問題非常容易,即購買一份人壽保險( 不管是定期還是終身的都是很容易的)和一份大病保險,這樣,不管他遇到任何不測意外或是危險疾病,他的家 都不會破。 這樣,他的高收入所帶來的現金流以及房屋增值之後所形成的淨資產可以給他們家以更便利的條件去創造財富,包括他可以換一個更大的房屋(這個他太太2012年時 就要做,那時一個4000多尺的大房子才80多萬,但被他拒絕了,而現在這樣的房子要160萬以上了)、或者為他家庭裡每個人各購買一份分紅型人壽 保險(可以結合上面的方案給他自己一份更大額的保險)、購買足額的RRSP、為孩子購買RESP、或者購買一個condo或是商業店面作為投資收租金。 真的有太多的創造財富的機會,因為他的「無債一身輕」錯誤的傳統觀念讓他不可自撥地陷入一定要先解決債務之後才可以再考慮其他理財的誤區之中,這一切 都失之交臂了。
我不知道大家可以從這個例子中獲得什麼,可能有人會說這個男人太傻了或太固執了。 不過,我們常常都是說別人容易,事情到了自己身上的時候,可能從來不會反思自己的過錯自己思維上的固執的東西。
B女士來找我談理財,說自己開學校生意,一年收入20萬左右,先生做IT,年收入12萬左右,有一個自住房兩個condo,全部都是mortgage free,然後說自己家每年 要出國旅遊一次,每兩年要回國一次,雖然收入還不錯,但交完稅、存了RRSP、存了TFSA和孩子的教育基金,就基本上剩不了什麼錢再進行大的理財活動了。
聽到看到這樣的例子,不知大家做何感想,反正我是很震驚的。 這財務狀況也太好了吧。 然而,人家就是說沒辦法理財沒能力理財。 大家到底定義這種家庭是不懂的理財還是沒能力理財? 我個人認為她百分之百不懂理財,就是不懂得利用債務理財。 對於這樣的客戶,我一點都不委婉,直接建議這對夫妻各自買一份大額分紅保險、一份大病保險和一份長期照護保險。 錢從哪裡來? 我建議把他們的房產拿去銀行申請refinance抵押貸款外加一個大額的LOC(每兩年renew mortgage時把使用了的LOC轉為按揭額度,生意與工作收入所形成的盈餘2萬塊錢用來支付 利息和部分本金,未來的資金缺口由生意收入的增長和工作收入的增長以及物業增值所帶來的更大的淨值來解決(動態的理財思維)。這樣的方案,首先給condo租金增加了 利息成本抵扣的機會,少繳了稅,一重好處,小小的好處;其次,給家庭帶來極大的保障(以前兩人都沒有保險,現在有兩份大的人壽保單、大病保單和 長期照護保單,基本上達到全保障的狀態,家庭牙醫和藥費等有先生的團體保險、日常的看病有政府的OHIP保險解決);第三,退休資金絕對無憂(分紅保單所形成的現金 值是足夠支付未來年老時的高級養老院的費用,不管活到多少歲);第四,好大好大的一筆免稅財富傳承給下一代,並且解決了人生最後費用以及相關資產增值所形成的 稅務負擔;第五,一份資產轉變為多份資產,起到資產多樣配置的功能,而且具備了債權人保護功能;第六,提前把物業裡的資產淨值轉移到了保單,減少了身故時的 遺產驗證環節的相關費用,保護了財富。可以說,我給她的建議看似簡單,但卻是結構性的財務規劃方案,起到了多重作用,是非常完美的,可以說是點睛之筆, 一句話讓她家的財務規劃整個活了起來。
這,很簡單,就是合理地利用了債務。 不使用這個債務,一切都卡住了,動不了了,死掉了,利用了債務,全盤皆活。
例子不需要太多,雖然各人各家的情況不同,但好的理財師都是有辦法在各種不同的困局中找到問題之所在並給出解決的方案。 總之一句,千萬不要負面地看待債務,而要客觀地全面地看待債務並且重視其在家庭財務規劃當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本文僅為資訊參考,不涉及任何理財方面的建議或意見。 若您有投資理財保險方面的問題或困擾,請直接聯絡本人進行面對面的交談,本人聯絡電話: 416300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