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勇

 

什麼是德?

《道德經》裡說:「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意思是,「上德」是指不彰顯自己德行,所以被認為有德; 「下德」是指那些標榜自己不失德,越標榜越顯得虛偽做作,所以被認為無德。

老子進一步解釋「上德」的具體表現:「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即孕育養育但不佔有,有所施為但不強加自己的意志 ,為長者但不主宰,這樣才算是玄德。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談我兩個女兒在teenage時都不逆反。 我的觀點是,孩子的逆反完全是父母造成的,即父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孩子身上,幹預孩子的興趣愛好,主宰孩子的前途命運,要孩子聽話不忤逆,要孩子去實現父母自己無法 實現的人生理想或職業目標,而且還是以愛孩子為了孩子著想的名義進行的情緒勒索。 父母做這些事的時候,是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人財產,而不是把孩子當成一個應該平等對待的人。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思想開始獨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開始形成,有自己的理想、興趣、愛好等,但在父母的「愛」的淫威的壓制下,自己的想法受到壓制,自己的愛好無法獲得滿足,自己的理想無法去實現,甚至連青少年時期愛情的萌芽都被父母給扼殺在搖籃之中,這樣的情況日積月累,孩子的心中自然而然就會生出抵抗情緒,即哪裡有壓迫哪裡就 有反抗,這就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根源。

我在這裡「下德」地標榜一下我家孩子不逆反的原因,在於我尊重她們,把她們當作獨立的個體,聽取她們的意見,指導幫助她們但不強加我的意見給她們,更不主宰 她們。 我認為父母養育子女是父母的責任,沒有任何理由要求子女一定要聽話,甚至給孩子套上不孝順的道德枷鎖。 我有一個觀點:如果子女對長輩一直是言聽計從的話,那人類社會現在還停留在原始社會。 人類的進步的根本原因在於不盲目聽從長輩的話(即使出於愛,長輩的個人的所謂的經驗也不見得適合子女以及時代,個人的實踐即使是錯的,也比從長輩身上聽來得來的要好) 。

我比較喜歡看動物世界,幾乎所有動物(極個別除外)生育小動物,都會把小動物養大直至可以獨立,但沒見過哪種動物像人類一樣要子女不但要孝順還要為父母養老送終 ,而且還道德綁架“百善孝為先”,還利用動物的自然天性「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進行孝道的洗腦教育。不得不說,人類很無恥,中國人尤甚。

我個人認為,父母與子女的關係,不應該是聽話與孝順,而應該是愛。 父母愛子女,是動物的天性。 父母不愛子女,那才是禽獸不如,而不是相反的所謂子女不孝順父母禽獸不如。 父母愛子女,子女回報父母以愛,或子女感恩父母的付出而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這是人作為能夠統治地球的高級動物不同於普通動物的表現,但把孝順聽話不忤逆作為道德枷鎖硬 套在子女身上,這就是父母的不對了,把這個代代相傳更是錯上加錯,是無恥與下作。 做父母的,要明白一點,生孩子是你們自己生理需求之後的副產品,養孩子是你們的責任,也是動物的天性。 如果你沒有徵求過孩子的意見而把TA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你們還有什麼權利向孩子提要求呢(從道理上來說,孩子不向你們提要求就已經很客氣了)? 人生的路要自己去走自己去負責,好的壞的都得自己去承擔,父母以愛的名義為孩子設定的道路,父母能夠為孩子負責一輩子承擔一輩子嗎? 很明顯不可能。 即使能夠,作父母的還是沒有這個權利。

父母更不應該抱持功利的思想,養孩子為了防老或為了所謂的傳宗接代。

人老了不能勞動不能生產了,被大自然淘汰不是很正常嗎? 原始社會因為物資匱乏子女不應承擔替父母養老送終的責任,社會進步到物資不匱乏的時代養老送終必須是社會的責任(好的社會在這個問題上有製度的保障)。 所謂的子女要替父母養老送終是製度之惡造成的,而不是子女的道義責任。 人類要有正常的思維,即使子女有能力或拼盡所有為父母養老送終,最終父母還是要被自然所淘汰,這是自然法則。 既然老死是自然法則,為何就不能讓子女活得好一點,更有利於人類的未來呢? (動物都知道要淘汰弱的留下強的,唯人類自私地只考慮自己活著而不顧後代的生存與發展)所以,中國人的養兒防老是違背自然法則的。 要知道,自然法則才是世界萬物必須遵從的東西(不遵從也不行),而不是人類所訂定的法律或道德標準。

至於傳宗接代,傳接的是這種功利的自私的愚昧落後的垃圾愚民思想,那還是早一點斷代掉對人類更有利一些。

中國人受儒家思想所謂的「德」洗腦極為嚴重。 儒家思想的「德」是三綱五常,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以及仁義禮智信。 這些所謂的「德」的標準,完全被統治者所利用,用來洗腦愚民以方便其統治。 統治者利用了儒家所謂的“德”的標準,在家庭層面宣傳“孝”,在政權層面宣傳“忠”,要求子女要孝順要聽話不忤逆,要求臣子們要忠君不悖逆,即“君要 臣死,臣不得不死”,臣子們被殺似乎死得很有面子,因為獲得“忠君”“愛國”的好名聲。 對中國人來說,最大的願望或精神獎勵就是被冠以「忠臣」或「孝子」的名號,為此中國人可以犧牲掉自由(自由在中國人眼裡是最不值掛齒的東西) 、犧牲掉個人前途或利益、甚至犧牲掉生命。 我們的成語「十惡不赦」裡的「十惡」有八個是反對或是悖逆皇帝的,即只要不順從就是「惡」。 所以,中國人當愚民當了幾千年,到了現在依然是愚民,不管承認不承認,包括那些移民海外十幾二十年都入了外國籍的中國人,還對中共邪惡政權噤若寒蟬,就是標準 的典型的愚民。

以老子《道德經》裡的「德」的標準來衡量,中共政權是個極端無德的政權,因為它不斷地用肉喇叭大外宣吹噓自己的偉光正,實際上恰恰相反。

繼續探討老子眼中的「德」。

老子說:「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無為而有以為。」意思是,上德者順應自然規律不強行作為,不會固守某一個所謂的道德準則去作為;下德者在無需作為 的時候強行作為。

老子還說:「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禮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這說的是,出於仁愛之心的作為不 追求德名,出於道德責任的作為則是為了顯擺德名,出於禮儀規範的作為如果沒有得到回應,就會想打破自然規律強行為之。

一個寓言故事,說:老和尚、小和尚與一個婦人同時過一條河,婦人過不去,老和尚背起婦人過去了。 過了很久,小和尚問老和尚,“不是說和尚不可以碰女人的嗎?你怎麼能夠背女人過河呢?”老和尚回答道:“你還記著哩?我早都忘了。”

上德之人憑藉自然行事,不在意外界的看法,也不受所謂的道德標準的束縛,而下德之人卻固守所謂的道德標準,講仁愛講義氣,如果無人回應,就要大肆宣揚 ,這樣反而把自己變成無德之人。

老子接著說:「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這段的意思是,人們不尊重自然 規律,不按自然規律行事,就造出道德標準去約束綁架別人;當道德標準也失去作用之後,就用仁愛的教化來取而代之;當仁愛的教化也失去作用之後,就用義氣來替代;當 義氣也約束不了人們之後,又創造出了禮儀。 禮儀這種東西,是很容易做到的,也是非常容易偽裝的,是忠信不足的產物,是亂世的開端。

我們從小所接受的洗腦教育故事“孔融讓梨”,就是儒家所謂的“禮”。 實際上,大家認真地想一想,這種東西是不是違反人性? 是不是違背自然? 是不是很虛偽? 也許有人會說,這也不一定是虛偽的,我也可以出於真心。 我必須說,你把「梨」用金銀財富或名譽地位等來代替,你敢說你也會讓嗎? 每個人都可以假惺惺地讓出無關緊要的、微不足道的利益,但在真正的利益面前鬥得頭破血流甚至命都不要了。

雖然我不喜歡統治者為了政權而大打出手甚至殺兄弒父,但我還是覺得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朱棣叛亂等可以理解。 我比較難以接受的是趙匡胤的所謂「黃袍加身」。 在思想深處,我更傾向於理解真小人而厭惡偽君子。

不得不說,在儒家的「德」的洗腦之下,中國人被改造成了全世界最虛偽最無恥的族群,甚至基因都帶著虛偽,表面滿口仁義道德背後男盜女娼滿肚子壞水。 在統治階級層面也一樣,滿口的偉光正,但所幹之事全是上不了檯面的假惡醜。

老子補充說:「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說的是,自然之道廢棄了,仁義等道德規範產生了;人人看起來都 很聰明的時候,真誠就消失了,偽善就出現了;社會之所以提倡孝道與慈善,是因為很多人已經六親不認了(這種現像在中共國特別普遍,比如中共不再代表人民利益了,就 宣揚“三個代表”;社會不再和諧了,就宣揚“和諧社會”;人民不再敢對中共抱有希望與夢想了,就宣揚“中國夢”,等等);國家陷入混亂的時候, 忠臣產生了(統治者拼命強調忠誠,現在的中共就在拼命強調統一思想,就是要所有官員與民眾都得忠於慶豐帝包子帝爛尾帝)。

老子總結:「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這段的意思是,前面那些 所謂的仁、義、禮,試圖用華麗的外表偽裝成有德之人,其實是愚昧的開始。我們判斷一個人,不是聽他說什麼,而是看他做什麼,滿口仁義道德的不見得是有德之人。 真正的有德之人應該腳踏實地遵從自然,而不是追求虛幻浮華的東西。

在真正理解了老子思想與孔子的思想之後,我們能夠很清楚封建統治者選擇「獨尊儒術」而不是《道德經》作為政權的思想基石的原因,因為儒家思想無比虛偽。

說了半天,到底什麼是「德」?

用老子的弟子莊子的話說:「萬物得之於道者稱為德。」什麼意思呢? 「德」就是萬物遵循自然之「道」(萬物的本性與禀賦)運作或行事。

具體來說,「道」是「德」之體,「德」是「道」之用,再透過萬物(包括人)作為載體(即相)來運行,即體相用(哲學的第一因 )。

「道」與「德」有兩重關係。 一是主從關係,一是合作關係。 主從關係:「道」是「德」的來源,「德」是「道」的承載。 合作關係:「道」生之,「德」畜之。 人或萬物作為「道」與「德」的中介,透過「德」把「道」體現出來,形成哲學的整體,缺一不可。 在這個過程中,「道」不隨萬物而變化,也不隨萬物而消亡。 雖然「道」永恆不變,但在透過萬物(特別是人類)這個中介,把「道」傳導成「德」的過程中,有機會失去了、變異了,所以欺騙出現了、動亂產生了、 戰爭開始了、災難發生了。 所以,人與萬物相處的原則應是“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要違背自然規律違反人類本性去行事,即黑格爾所說“自然的就是必然的”。

對比西方民主國家與中共國在治理上的不同,我們能夠發現一個比較有趣的情況,那就是:西方國家不管多大的城市,都只有一個市長,最多再加一位副市長,不但能夠把 城市治理得好好的,甚至有許多時間參與市民的活動與民同樂。 而中共國不管多小的城市,都好幾個副市長,似乎每個官員都很忙,但也不見得把城市治理得有多好,民眾想見市長等官員,比登天還難。 這種現象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體現“有為”與“無為”的差別,即所謂的“為”是否遵從自然之“道”,體現“德”政。 莊子有一篇文章《在宥》,說的是天下不需要治理,越治理越亂,而應該「在宥」天下,天下反而風調雨順社會和諧。

我們也可以從更大更廣的角度來理解「道」與「德」。 宇宙遵循的「道」(自然法則)運轉,即使在運動變化中,平衡打破了(例如恆星燃燒燼了,癱縮成了黑洞,黑洞的引力再吃掉週邊的恆星、行星以及宇宙塵埃) ,但宇宙還是在「道」的指引下達到再平衡。 宇宙的運動變化就是平衡與再平衡的關係。 同樣地,從小一些的角度,比如地球,也是在“道”的指引之下,從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不停變化過程,“德”是平衡與不平衡的體現,“下德” 或“不德”,平衡就被打破了,或者被再次打破,連續打破,也有可能被“上德”所修復。 如果一直打破而無法修復,那就有可能發生像是核戰這樣的悲劇,徹底打破,人類毀滅,然後由「道」來獲得最終的修復(靈長類生物在地球上的再生)。 地球46億年歷史,據說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有自然災害(如小行星撞擊等),也有生物(包括人類)所製造的問題。

說這個什麼意思呢? 意思是,作為能夠統治地球的有想像力的生物——人類,還是應該理解順應自然的重要性,想像一下平衡打破而產生的災難對自身的影響。 所以,有德很重要,無為而不為很重要,遵循自然法則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