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勇

 

特別有意思,很久沒見的朋友再見面時的第一句話就是:「找女朋友了嗎?」似乎我必須要有一個女朋友,或者我這樣的人必然要有一個女朋友。 可惜我一直讓朋友們失望,當然我也給朋友們留下了便利,遇見我肯定不缺問候語。

前幾年,好朋友聚在一起,還有人不斷地勸說我,理由是:「你不覺得太孤獨了嗎?」「孩子慢慢長大了,也得找一個人照顧你了,畢竟有年 老的時候,一個人總不是個事。」當然,我知道朋友們都是好心,不過,我也非常誠懇地告訴朋友們,我太忙了,太充實了,實在沒有時間孤獨。 至於所謂找個人照顧,我的字典裡就不存在需要別人照顧這樣的字眼。 我是一個只知付出照顧別人的人,如果哪一天讓別人照顧了,我一定會非常的不習慣甚至難受。 如果老到自己不能照顧自己的時候,那應該就是我生命該結束的時刻,安樂死是我的選項。

聊到孤獨的話題,首先我們得搞清楚什麼是孤獨。

一個人生活就是孤獨嗎?

網路上有孤獨指數衡量孤獨的等級:一級孤獨,一個人逛街;二級孤獨,一個人逛超市(我實在搞不明白逛街與逛超市有何區別,可能是為了寫段子而硬湊的); 三級孤獨,一個人喝咖啡;四級孤獨,一個人吃火鍋;五級孤獨,一個人下棋;六級孤獨,一個人看電影;七級孤獨,一個人看海;八級孤獨,一個 人去遊樂場;九級孤獨,一個人旅行;十級孤獨,一個人搬家;骨灰級孤獨,一個人看病;崩潰級孤獨,一個人做手術。

除了沒有一個人做手術(沒有需要)之外,這些所謂的「孤獨」我似乎都經歷過,但我一點都沒覺得孤獨。 這些事不是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嗎? 難道這些事都要拖家帶口或呼朋喚友成群結隊嗎? 所以,一個人生活我不感覺到孤獨,不但不孤獨,反而覺得沒人打擾是一種享受。

我所能給孤獨的定義是: 身處百萬人之中卻找不到一個說話的人,或者無人可與之交流,才是孤獨。

在這個孤獨的定義上,我在許多時候確實感覺到孤獨,很難找到價值觀上合拍的人,也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的狀態。

首先,沒有信仰的人,我沒辦法交流。 這裡所說的信仰不限於宗教信仰上,而是廣義的信仰,包括普世價值、善良、誠實、公平、遵守規則等。

其次,我特別討厭被中共洗腦變成了無腦愚民的那些人,對那樣的群體,我是不願意與其交往,哪怕多說一個字。

第三,對於那些眼裡只有錢而沒有道德法律不講規則的人,我也很無言。

第四,沒有人性與善良,眼裡心裡只有弱肉強食叢林法則的人,我沒辦法溝通。

第五,跪拜權貴,奴性軟骨的人我不願與其為伍。

第六,牆頭草兩面派,我很不屑與其為伍。

第七,明哲保身沒有正義感的人,雖可以理解,但不願意與這類人有更深的交往。

我不得不說,我確實比較孤僻,本來朋友就不多,現在更少了。

但是,我確確實實沒有感覺到孤獨,我並非被社會被人群拋棄,是我主動選擇不與自己不愛相處的人交往。

我不感覺到孤獨的更重要的原因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我一向強調,朋友不在於多,也不在於“精”,而在於價值觀相同或相近,有話可談。 我不需要攀附權貴,也不需要為鬥米折腰,只想做一個有信仰、有良知、有人性、有血性的人。 我的世界裡有這樣的人,所以我並不孤單。

如果非要把有多少所謂的「朋友」當作衡量孤獨與否的標誌,那是你我對孤獨的定義不同而已,或者你必須把你對孤獨的定義強加在我頭上。

除了精神上的東西之外,工作中我也不孤獨,畢竟我的工作是與人打交道的,怎麼可能孤獨呢?

人生中,我也不孤獨,孩子雖然長大了,但孩子跟我很有話聊,我很鼓勵孩子們的獨立思考,孩子們也很尊重我的建議。

在沒有工作的時候,我是不是感覺到孤獨? 不會。 因為有許多書陪伴我,我可以跟聖人哲人對話,我可以感受詩人的脈搏與激情,我可以領會小說中人物的生命與感受。

最後,似乎繞不開的問題(也呼應文章的開頭):到底需不需要生活伴侶?

錢鐘書先生《圍城》裡的名言大家都知道,到底城裡好還是城外好,我認為因人而異。 大部分世人都待在城裡,快樂不快樂只有自己知道。 我進過城也出過城,目前覺得待在城外還挺不錯,如果城裡的生活能夠象錢鐘與楊绛先生那樣,那還真的值得追求。 不得不說,在現實生活中真的很難找到在價值觀、人生觀、知識層次、生活理念、興趣與嗜好差不多的人。 所以,不是需不需要,而是無需強求。 不是孤單的問題,而是一個人孤獨還是兩個各自孤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