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勇(資深理財顧問, 聯繫電話:4163004768)

 

關於遺產稅的討論,人們現在關注的重點還不是要不要開徵的問題(可能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開徵是肯定的只是時間問題),而是要徵多少的問題。

有80萬作為起徵點的,有200萬作為起徵點的,有500萬作為起徵點的;有固定稅率的方案,也有累進稅率的方案;有免徵額的設計,也有抵扣額 或抵減項的設計;總之,有關遺產稅的討論不說鋪天蓋地,起碼也算是很熱烈了。 綜合許多觀點,一般認為採用累進稅率的可能性較大,目前如果資產在3000萬左右大約徵遺產稅1000萬左右。

如果真的要開徵,或者如我所預期在未來20年內開徵。 那麼現在的中年人是非常適合的時候做遺產規劃了。 讓我們來看看一些在遺產規劃方面的成功與失敗的例子(英文媒體看起來費勁而且其中人物也不為華人所熟悉,所以我找了幾個台灣知名企業家的例子),供大家參考。

在失敗的遺產規劃案例中,最著名的應該算是王永慶了。 台塑董事長王永慶過世走的時候,留下了巨額資產來不及安排,而且死不逢時, 當時台灣的遺產稅率為50%,一年後遺產稅率調整為10%。 王永慶所留下的600多億遺產,在申請了配偶差額分配請求權之後,還要交100多億遺產稅。 雖然官司打了兩年,最後也沒能省下多少稅,還是繳了100多億的稅。 當年全台灣的遺產稅預算收入只編製了62億,王永慶一個人的過世,所交遺產稅是編列預算收入的2倍。 根據某些媒體報導,王永慶實際遺產遠不止600多億,另有2000多億已經轉移到了海外,因為當時台灣的遺產稅率太高,嚇得一部分富人都把資產轉移出台灣,這也是王永慶死 後第二年,台灣下調遺產稅率的一大動因。

第二個失敗的案例是台灣英業達副董溫世仁突然離世,留下的100多億遺產,交了40多億遺產稅。 這個溫世仁不但自己沒有做好遺產規劃,他太太也沒有做好。 他太太晚他兩年過世,留下的遺產也被台灣政府收走了一大票。

最成功地避免了巨額遺產稅的是台灣首富蔡萬霖。 2004年,台灣首富蔡萬霖因突發心梗去世,留下了46億美元遺產(相當於800多億新台幣)。 根據台灣遺產稅法律,若蔡萬霖生前不做任何安排,上述資產需要繳納高達23億美元的遺產稅(即超過400億新台幣)。 可是,其家族最終只交了5億新台幣遺產稅,即不到八十分之一。

他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呢? 根據台灣媒體報導,以壽險、信託起家的蔡萬霖深黯保險信託避稅及財富保護之功能,早早就購買了數十億新台幣的保單。 然後把這些大額保單注入其旗下的朝代信託,達到了完美的避稅效果。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許多機會去把所有的東西都經歷一遍,因此許多事情必須從別人的成功中學習經驗,從別人的失敗中總結教訓。 這上面的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就很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思考或行動。

本博文僅為信息參考,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作為理財的建議或意見,也不作為任何金融產品的宣傳,有相關問題的朋友請諮詢專業合格的理財顧問或與本人聯繫面談。